作为一个相对化的名词,新是相对于旧而言。在汽油机时代,蒸汽机车所使用的煤矿能源则是旧能源,则汽油动力成为了新能源。然而在最终,汽油时代取代了煤矿成为交通的主要动力。因此在电力时代,最终电能动力取代石油能源也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
在欧洲、中国等市场开始实行越来越严苛的二氧化碳排放政策,采用大排量汽油机的机动车开始越来越收到限制。在汽油机方面,欧美厂商开始大规模实用涡轮增压技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将会成为适应排量税政策的优秀解决方案之一。日系厂商则是大规模使用油电混合技术以及更加省油的汽油机循环技术,来减小汽油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然而无论如何省却燃油,电动新能源汽车的0二氧化碳排放却是先天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虽然有着种种的政府便利,比如政府购车补贴、在北京等大城市摇号概率增加、全周无限行等等。但是为什么大家依旧还是会在传统能源汽车摇号系统中等待好几年,而放弃几乎100%中签几率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因素来阻止我们选择新能源汽车。
能源补充成弊病:新能源补充需要碎片化
相信很多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会有同感,就是一打开上了纯电电动汽车之后就时时刻刻盯着剩余电量表。因为电动汽车充电桩无论从数量还是速度方面,都与汽油加油站系统的规模差得太远,尤其是电动汽车充电的效率远远不如加油的时间短。
正如很多人在携带手机的时候随身准备移动电源一样,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需要我们变得碎片化。如果我们将休息、吃饭等停车的时间段加以利用,则是可以达到很好的续航体验,并且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出行。
然而电力补充碎片化,最为需要的是电力充电桩系统的分布密度,只有越高的充电桩密度才能够让充电体验更好。现在中国的充电桩分布仅仅能够满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市内部出行,跨省出行的话则会面临充电桩不足的问题。比如很多省份并没有充电桩设计,跨省出行的话仅仅京沪高速等几条线路有足够的充电桩(进藏路线还是因为富豪们的贡献才使得特斯拉能够开进藏区)。
之所以油电混合是现阶段最靠谱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就是因为即使没有足够的存储电力依旧可以借助汽油机出行,这对于充电桩并不是那么充裕的地方而言有更好的实用性。正如现在遍地的加油站一样,电力充电桩网络密布于每一个停车位之后,才可以带来纯电动汽车更好的应用体验,而不必一开车就紧盯电量表。所以如果提高纯电汽车销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充电桩网络密布所有的生活区域,这样才能够带给用户更加优秀的使用体验,从而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科技装备带来的麻烦:重视炫丽而忽视实用性
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汽车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科技装备,来提升汽车的操作体验。但是真正评心而论,这些科技设备真正带来的是方便,还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比如之前CES展会中nVidia发布的新款移动处理器系统带来的车载系统接口,通过虚拟化的仪表盘来提升用户在导航时的方便程度,以及通过车身探头等设备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而包括HUD抬头显示、360度全景车身监测、自动泊车等现实的科技装备,也确确实实让用户得到了方便,尤其是那些对停车并不擅长的司机。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汽车系统中,传统的指针式仪表盘必然虚拟化,同时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要远比以前多得多。
然而盲目追求创新也会有很大的麻烦,比如明明很方便的音量、空调旋钮,非要把它设置为虚拟化按键,在操作的时候必然会让驾驶者严重分心。在以前可以不需要分心就扭转的旋钮,变成了需要专心观看的触摸屏按键,这对于驾驶者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
同时还有某些智能汽车品牌主打的智能操作系统,虽然Android无论从智能度还是功能都是现有的车载系统无法比拟的。但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就出现了,如果万一在驾驶过程中死机或者接到谷歌更新OTA推送的话,那么你真的是否敢去按下那个重启按键。毕竟汽车是一个关系到个人以及他人生命安全的交通设备,一切的设计都需要以安全性为最先出发点。
所以说,在未来的汽车产品中,新能源以及高科技装备的加入是必然的选择。然而电动汽车带给我们更加严格的要求,包括了更为密切的电力供给网络、以及更高效的电力存储/使用方案。而高科技车载设备并不能盲目地变成手机的放大版本,而是需要保证更好的安全性基础上,来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