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监测设备的另一面 未必能够健身有效果
- +1 你赞过了
诸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都拥有一个共通的功能,就是运动监测功能。这项功能主要是收集你的各项运动资料进行显示,然而实际上有些人也会表示这些设备并不是那么有效果。
本文编译自The Daily Beast,作者Johnny Adamic是一位私人健身教练。在可穿戴设备大热的今天,Johnny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些健康监测设备真的能让我们更健康吗?
现在越来越多人使用可穿戴设备记录运动量,还有人用专门的手机app统计每天摄入的卡路里。但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和我们自己身体的交流。
我们不再相信自己了。锻炼不再是大脑与身体的交流,而变成了“大脑—设备—身体”交流的过程。当我们需要吃饭、喝水或睡觉时,不是按照身体的提示行动,而是听从Fitbit, Garmin, Nike Fuel Band, Jawbone的指示。
当然,我并不是说你该把Jawbone扔了或者删掉健身app。只是,作为一名私人健身教练,我认为你的健身设备或app只能表明你很关心身体健康,想改善健康的意愿;或者就是你喜欢这些漂亮的“饰品”。
健康监测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它们只依赖步数、运动里程、心率、睡眠以及卡路里等有限的参数做出分析。但是,我们的身体是有机的,仅凭上面这些参数是无法准确判断健康状况的。即将上市的Apple Watch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前面提到的问题,因为它可以把运动信息和个性化的提醒结合起来,不过具体的效果如何,我仍持怀疑态度。
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的基因,甚至家里的喵星人都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产生影响。然而却有太多人只依赖几个健康应用提供的非常有限的数据就敢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出大胆猜测了。
实际上,我们的身体可以给我们提供足够的信息。假如晚上没有睡好的话,从第二天的黑眼圈就能看出来了。但是如果非要用健康设备统计的话,就好像是去体育场看足球赛,但是却一直盯着现场的大屏幕。科技有时候让我们舍近求远了。你真正应该做的是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仅仅记录摄入多少卡路里是不会让你更健康的,回想一下甜品吃多后身体的反应才会敦促你去锻炼。
有人会说,买了健康监测设备后,运动量确实有所增加。但是当有一天我们不用这些设备和应用时难道就不锻炼了吗?我们难道就是为了哄计步器开心才去走路的吗?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转变的是心态,健身的目的并不是取悦这些可穿戴设备,也不是为了分享跑步数据,而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看起来更好,让我们的生活品质更高。所以,抛开各种数据,把电视关掉,离开舒适的沙发,真正听从身体的召唤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