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罗仁权:学习能力让机器人更贴近人脑
- +1 你赞过了
10月20日,一场属于机器人行业的盛会——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正式开幕。在会中不仅有新鲜有趣的机器人产品,还有扣人心弦的机器人比赛和具有学术性的机器人论坛。华硕集团首席技术官、台湾大学讲座教授罗仁权接受了天极网采访,并对机器人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享与展望。
加入学习能力 机器人更贴近人类生活
人工智能其实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在当时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将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结合,将会带来更多方位的应用。它不仅可以辨识人的表情,还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对人的信息进行搜索。它所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讯息,通过数据分析,它更可以感知到对方的情绪,并加以回应。具备学习功能的机器人在进入家庭、银行、公司等领域时,更可以通过这一功能进行语音的识别。据预测,未来机器人将可以辨别人的语言,包括其中暗含的内容和语义,而并非是根据某个重点词语进行回应。就服务领域来说,学习能力甚至是深度学习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进行研究,谁能做的更快、更准,将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其中最困难的其实还是对人们预言的判断,截至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进展仍然缓慢,主要是由于人在说话时候的语速问题,以及接受语音信息时环境杂音过大的干扰问题等。
此外,具备学习能力的机器人还可以对人的行为动作做出预测,并实时估测人的行为。在这一点的基础上,未来人机共存才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在工业领域内,厂房中不仅需要有机器人,有时还需要专业人员的辅助。机器人可根据预测自动规避专业人员的动作,以达成人机共存的工作状态。
中层工作将被替代 机器人行业仍面临挑战
据罗仁权教授预测,未来中层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所取代,不仅能提高企业产能,也可以让工人摆脱机械性的重复手工劳作。在这样的基础上,有许多人认为未来机器人将取代人类的工作,造成失业等社会问题。罗仁权教授在此提到,比起最底层的工作来说,反而是中层工作将会首先被机器人覆盖。底层的工作由于需要一定灵活性,例如穿针等,反而需要高精度的机器人水准。而照看老人、瘫痪的病人等工作,它们则可以胜任。而机器人的涌入,也创造了许多从前没有的新技术。当机器人出现故障时,需要专业检修人员进行维护;企业在发展这一行业时,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在用户使用时,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讲解使用。在应用方面,以311日本福岛事故为例,机器人可以轻松出入高辐射地区进行勘探,具备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目前不应该被其他因素所影响而停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虽然机器人在这些领域内具有发展前景,但它们在感情的表达和艺术创作等方面仍不可能达到一定高度。此外,机器人在制造、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道德观的评判标准,这也是众多专家学者正在研究的内容之一。
合作共赢 企业可通过健全机器人标准夺得主动权
机器人最早被应用于工业,但近些年来,它们走入人们生活的脚步在不断加快。截止至目前,中国的机器人人均拥有量仍低于平均。这似乎表示在国内市场中,机器人的普及率仍有不足。对此罗仁权教授表示,虽然中国市场很大,但要想发展不能仅靠国外市场,更需要对外输出,合作互动。库卡公司虽然拥有众多机器人技术,但其估值仍然不高,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它的盈利能力较低。目前中国机器人企业需要做到的,就是将盈利与普及率结合,通过贸易、出口等方式走出去。相信如果在这点上能做好,未来百年内中国将达到日本、德国的技术高度。
就现状来看,中国具有一定的优势,人口众多的国内市场同时也具备很大的需求量。在这个前提下,这片市场将会吸引众多外国厂商来到中国。但目前为止机器人的“四大家族”尚未发布机器人的相关标准。或许中国可以建立更完善的标准,并使用这一系列的标准要求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这样可以让国内公司占有先手地位。
对于机器人生产企业来来说,如何将技术与商业运作的能力有机地结合是一大难点。罗仁权教授表示,技术在众多因素中只占有三分之一。一个产业的发展,其实相当于只在这里画了一个圆,如何能让它更精确地显示,则需要度量。机器人厂商应注重用户的感受,以人为本。如果仅仅拥有强大的技术,但在使用观感上不达标,则无法让消费者动心。相比以往,消费者买回的并非只是产品,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配套服务,在这方面,中国市场还有所欠缺。此外,公司的获利模式十分重要。企业需要将安全、维修、生产速度等因素形成完善的循环。只有将技术、用户感受和获利模式结合,才能让企业良性发展。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