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儿童机器人,如何规避成人臆断?
- +1 你赞过了
随着儿童机器人市场的迅速崛起,更多的机器人厂商将眼光投注在孩子身上,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群体,打开消费级市场的大门。而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这一新领域下,儿童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把控并没有一个标准,会让很多消费者无法放心购买。又比如,如何在心理角度,让孩子接纳并且长期使用这一工具,从而减轻家长负担等等。面对诸多质疑,儿童机器人该何去何从。
内容与交互
对于儿童来说,机器人是否可以取代父母,或是代替父母的部分功能?儿童教育重在内容和交互方式,现在很多儿童机器人都只是语音互动和和用手机控制动一动。语音对话根本达不到顺畅程度,大人们大无法接受更何况孩子,现在不少儿童机器人大部分是在讲故事,打着陪伴的口号,实际上没有实际的功能。
另外,消费级的机器人门槛都不高,不少国内做机器人的都在国外找开源代码,如果Google那种机器人技术门槛比较高,各种传感器、各种算法,这种高门槛的机器人普通人也用不到。所以,坦白点说,国内做消费级的机器人,大部分是在搞集成。
自学习能力
儿童机器人的难点不在结构和技术上,难点在于情感的交互和内容的生产以及机器人的自学习能力。在技术上会具体涉及语音交互、机器人的动作和肢体语言交互等。所有专业领域的技术,都不能完全依靠现有的针对成年人所开发的现成品,而是需要针对孩子做出符合孩子使用习惯的产品。
除此之外,陪伴机器人正在真实而快速地增长,但现有的陪伴机器人的功能、性能及综合水平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提高各发面的技术及其综合应用,大力提高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提高硬件性能,提高智能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机器人大部分是不具备自学习能力, 但这偏偏是决定一个机器人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机器人也不例外,而自学能力也决定了机器人与主人的匹配程度与个性化需求的设定。
同时满足家长和儿童的口味
做好儿童类产品中的早教类这一块,最重要的是早教类的东西能不能在市场门槛之间同时获得家长和儿童的喜欢,现在很多的早教公司依赖于幼儿园与或者其它的早教机构或者入口,这个实际上找了一个看门人,这个看门人成为限制它发展成一定规模的关键。
有些产品只是家长喜欢,孩子不喜欢或者孩子喜欢,家长不买单,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相比工业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室内导购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等“炫技型”机器人,有些懂技术的用户可能会觉得而儿童机器人弱爆了————既不能翻跟斗又不能打扫卫生,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会发现,要切合儿童的心理需求,研发符合儿童脸部表情、肢体语言的儿童机器人简直比造钢铁侠还难,小孩子喜欢喜欢一个东西是非常直观的,第一眼没让他喜欢上后面机会就不大了。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