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眼镜2.0版评测:看似未来,但不是未来
- +1 你赞过了
5. 总结
今年 2 月,谷歌表示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发布Google Glass的消费者版本,然后这个目标在今天看来恐怕难以实现了。第二代的Google Glass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一代」。除了多出的耳机,它的外观、材质和技术参数都看不出和上一代有区别。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暗示着整个项目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总之,目前探索版近万元的价格显然不是为普通消费者准备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接着耐心等待。
有人试图说服我,Google Glass代表着未来。毫无疑问,Google Glass是一款具备前瞻的产品,它第一次用实物向我们具体描绘出可穿戴设备发展的巨大潜力:不仅是手机的辅助工具,甚至可以最终取代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电子设备。我也丝毫不怀疑它的未来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然而Google Glass本身又是一款问题诸多的产品,使得它和三星的 Galaxy Gear 一样,虽然通过表达不同的可能性带给消费者发现的欣喜,却并不具备改变大众行为习惯、引领可穿戴设备发展潮流的能力。
这些问题有的来自于Google Glass测试版的不完美。比如电池的续航时间,在较高的使用频率下,连官方宣称一天使用时间的一半都达不到;比如机身的发热,虽然不至于让脸颊明显感受到问题,但是却骗不过手指;当然还有那改善空间很大的语音识别和语音控制......
产品的瑕疵总会有办法解决,可是产品哲学的硬伤便不是那么容易弥补了。
Google Glass的局限显而易见。首先,它是一款无法让任何人真正感觉舒适的产品。对于像我这样原本就戴眼镜的人来说,再套一个镜架(即便它很轻)带来的不便丝毫不亚于在电影院看 3D 影片时被迫戴上第二层眼镜(虽然谷歌宣称正式版会支持近视眼镜)。然而更大的问题,反而是对于那些视力正常的人。没错,Google Glass确实酷炫,但这不足以说服一个不近视的人戴上眼镜。没有人会喜欢眼镜。那些戴着眼镜的人,不是因为眼镜好看,而是迫不得已才让鼻梁承受压迫。正如此,又有那么多人选择隐形眼镜。即便有一天Google Glass的功能强大到让所有人都自愿的戴起它,我也不会认为它成功的改变了大众的行为习惯。因为这种改变,实则是扭曲。
其次,Google Glass的设计初衷是帮助人们更快的获得信息并通过让科技更贴近感官以促使人与人有着更亲密的联系。然后,这种联系是建立在一个酷似机器人的附加设备之上?Project Glass 的成员以团队的开发热情将这个问题搪塞过去。但事实是,当你甚至无法辨别面对着的人注视的是你,还是眼前的屏幕的时候,「更亲密的联系」从何说起?
还有随之而来的隐私权争端。如同日本法律规定所有拍照手机不得取消快门声音一样,现在很多的美国不少的公共场合都禁止戴有Google Glass的人入内。餐馆业主担心Google Glass会引发其他顾客的不悦,大多数人也的确不会乐意在自己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他人偷拍甚至监视。Google 现阶段禁止开发者提供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 Glass 程序。然而禁止提供并不能禁止开发。想像终有一日,你在街上被人拍下的身影泄露了你所有的信息,隐私是否荡然无存。
请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惧怕科技的发展,事实上身处科技产业其中的我们正欢呼于此。只是我们不能放弃自由。
最新资讯
新品评测